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 >杂志精华>正文

中国制造:在离目标30年的地方开始逃离

   【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出来说了真话。 11月8日,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q*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苗圩说,q*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q*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中国制造:在离目标30年的地方开始逃离
 
  为什么中国制造是第三梯队?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q*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q*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z*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q*制造业体系。”
 
  (注意理解: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q*制造业体系!) 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q*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苗圩表示,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没完成工业化 别奢谈服务业主导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苗圩说,q*“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务院去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其中尤其提出了创新推动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弥合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断层。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我们正在经历“逃离制造业”的大潮
 
  2015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下降,体现制造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至10月已有三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对于制造业的困境,苗圩坦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新兴市场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对中国形成“双向挤压”。
 
  中国10月PPI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0%。
 
  金融业的分析师总是乐观的看问题:每一次低迷的数据都是宽松的号角。
 
  但是形势已经到了货币越宽松、制造业逃离越快的地步。
 
  看看近几年制造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出现的倒闭潮,并不都是因为低端和落后,而是因为整体走进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怪圈。
 
  以前外部有过度消费,内部有过度投资,积累的过剩产能是需要去化的。但在全社会形成远离制造业的风气,则和去产能是两码事。
 
  真正搞升级换代,要让资金流入制造业的创新环节而不是让创新者承担z*大的风险;同时要回归常识: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会在浮躁的追风口环境下诞生。
 
  资金大量追求短期收益、升值的氛围之下,很多企业主即便没有亏损,也在想办法把手中的工业资产变现。甚至部分倒闭的工厂,正是老板的有意为之。
 
  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判断:未来做制造业没有出路。这场“逃离制造业”的风潮,正在愈演愈烈。 2015年一整年,从长三角蔓延到珠三角的制造业倒闭潮丝毫没有停歇的架势。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制造业巨头都在运作地产或金融项目,成为一个明显的反差。
 
  看看q*科技实力排名,中国还差多远
 
  第一名:美国
 
  假如明天美国说他们研究出了这款飞碟,也没人会奇怪。
 
  迄今为止,美国的大学汇集了q*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q*z*顶尖的20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占了17所(清华大学大约排名在600名左右)。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养了全世界z*好的工程师和z*顶尖的科学家; q*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占据了八家!英特尔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软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据了软件业的基础市场(从百度到腾讯到中国各个政府部门,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数据库软件和技术); 美国拥有q*z*顶尖的实验室,在军工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医学技术领域,在信息科学领域……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雄居世界之s*。
 
  第二名:英国
 
  罗罗发动机。这样一个发动机,牵动的是材料、机械、动力诸多的领域。中国的大飞机梦,还刚启程。
 
  我们眼前所见的,满眼都是日本和德国的设备,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些机器设备z*核心的部份大多使用了由英国ARM公司设计的芯片。 诺奖获得人数,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世界z*好的20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75所,英国占据了32所,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尽管英国在工业规模上有所衰退,但它仍有世界顶尖的航空发动机企业罗罗,在钢铁、制药、生物育种、航空航天、机械、微电子、军工、环境科学等方面都处于sj*l之列。 但由于英国拥有世界上z*好的大学(仅次于美国),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二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世界第一只克隆羊)。
 
  第三名:日本
 
  美国国家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中,日本是仅次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国,这一直被视作是日本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q*大学的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面,日本的大学仅次美英。 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东芝、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日本注重细节的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占据市场,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多研发经费。从开始的仿造到后来的技术创新,日本的崛起成为亚洲的一个神话。 在20个关键科技领域,日本的排名都很不错,在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等,日本都拥有巨大科研实力。
 
  第四名:法国
 
  巴黎拥有相当多的知名大学,法国大学一般分为高等商学院和工程师学院,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
 
  与英国不同,法国保持科技优势是通过国家的高投入来实现,法国拥有五十多名诺奖获得者,十多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20个关键科研领域,法国都居于世界前列,尽管浪漫的法国人似乎比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更慵懒,但在科学研究上面,他们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法国在航天,能源,材料科学,空间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均比较明显!
 
  第五名:德国
 
  说到德国,大家就会想起德国的机床,德国的精密机械,德国人一丝不苟的精神!迄今为止,德国有七十多个获得诺贝尔奖,要多于法国和日本。 不得不说一下,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科研其实也是一种体力活(虽然创新精神很重要),一种既枯燥又乏味的体力活。一个实验可能要重复一千次,找出一个错误可能需要几天几夜,哪怕你想的全部是正确,但只要一个微小的错误,就足以阻挡科研的步伐。德国人的品质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与法国一样,德国的大学也是按照专业排名,而不是学校排名的。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 德国的科技来源于德国的教育,更来源于德国的制造业。
 
  总结
 
  在科技实力的5个级别里,中国的位置在第四级。 第一级,核心,美国。 第二级,发达,英国、德国、法国、日本。 第三级,登堂入室,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 第四级,在大门口,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第五级,落后,其余发展中贫穷国家都在此列。 那么,中国在制造业上要走的路有多长?30年真的不算长。 只是在当前的环境和价值取向下,由谁来走完制造业的下一个30年?
 
  来源:深圳经济观察

标签: 中国制造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