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 >校园>大学院所>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

   【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优势专业,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重大需求为背景,紧跟工业4.0时代步伐,紧贴陕西地方经济制造业产业需求,构建了“智能制造装备与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应用技术”两大专业群,下设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个专业。
 
  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面向智能制造和控制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变革产生的人才需求,重点在航空复杂产品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故障诊断与检测、工业机器人、电力系统自动化五个方向开展“一专多能”、“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
 
  智能制造装备与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团队由国家级教学名师葛文杰教授、刘振侠教授、魏生民教授领衔,团队成员有朱延波副教授、李郁副教授、殷锐副教授、李海滨副教授、李文燕高级工程师等。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应用技术专业群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段哲民教授、李玉忍教授领衔,团队成员有张国强副教授、李俊华副教授、李建勇副教授、王敏副教授、李雪霞高级工程师、尚亚锐高级工程师等。
 
  实验室条件
 
  我院以智能制造工程、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控制工程技术等三大模块为核心构建的实验工程中心,拥有省级逆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CAD/CAM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14个,创新综合实验室3个,无人机研发中心1个,实验面积4500余平方米。现有多轴数控加工中心、智能柔性制造系统、机电液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实验台、三坐标测量机、测控综合实验台、数控维修平台、数控线切割机、环形人体扫描仪、手持式3D扫描仪、光固化快速成型机等实验仪器设备530余台(套),总价值约1000余万元。
  实验中心在满足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加工400余件、学科竞赛获奖20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实验教材10余本。配合完成相关的科研及教改项目20余项。
 
  实验工程中心作为陕西省教育厅逆向工程实验示范中心,每年还接待校外及社会团体的交流参观约30余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在学生就业、成果转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
  硕果累累
 
  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陕西省教学团队3个;出版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2部;陕西省教学(教材)成果特等奖、一等奖5项;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陕西省创新创业课程2门;陕西省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陕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教改科研项目14项;申请专利7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优秀,近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
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
  专业方向
 
  01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方向
 
  简介:多轴数控加工即多坐标联动加工,高柔性、高精度、高集成性的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复杂零件加工的精度,大大缩短加工和研发周期并提高了新产品的成功率。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模具、汽车、电子、轻工等企业复杂产品制造的主要手段,该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主干课程:数控加工技术与编程、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现代制造工艺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原理、逆向工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测量技术。
 
  就业前景:学生在掌握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基础后,可从事航空、航天、机械、轻工、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数控设备的操作、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工艺实施、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数控产品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包括:产品设计工程师、产品结构分析工程师、数控编程工艺师等。
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
  02无人机应用技术方向
 
  简介:无人机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领域应用广泛,带智能精确传感器和自我监控的智能无人机是无人机技术的下一次重大革命。
 
  主干课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无人机机构与系统、无人机电机调速技术、植保机系统构成、无人机图像处理、无人机航测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器视觉。
 
  就业前景:学生在掌握无人机基本原理、飞行技术、航空设备、航拍航测、农业植保等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可从事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安装、调试、维修、飞行等工作。岗位包括:航拍航测、电力巡线员、农业植保、快递运输、新闻报道、救灾、地勤、教员、训练、表演等。
 
  03故障诊断与检测方向
 
  简介:系统故障诊断是对系统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诊断以便为系统故障恢复提供依据。基于人工智能特别是专家系统的智能诊断方法是故障诊断领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之一。
 
  主干课程: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系统辨识、三坐标测量与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智能仪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控制系统、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维修、数控机床与维修、机械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就业前景:学生在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机械装备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基础后,可从事智能制造装备与机械装备的操作、维护维修、故障诊断等工作。岗位包括:设备维护工程师、设备检修工程师等。
 
  04工业机器人方向
 
  简介: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单调、重复、危险的作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备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新领域。
 
  主干课程: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器人传感与信息融合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就业前景:学生在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基础后,可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电子电气、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物流、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纺织等众多行业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编程调试、安装维护、系统集成、设备管理等工作。岗位包括:机器人研发工程师、集成应用工程师、调试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设备维护工程师、机器人培训师等。
 
  05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
 
  简介:该方向研究电力系统的测量、保护、调节、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及其他电力系统新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主要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技术、新能源技术、自动化装置等技术和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气信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与拖动系统、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气制图与CAD、电力系统维护。
 
  就业前景:学生在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基础后,可从事电厂、电网、新能源、环保等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电气设计、系统运行、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工程设计、技术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岗位包括:电力技术员、电力工程师、电力系统研发工程师、电气技术员等。
 
 
  考研及就业方面
 
  01考研方面
 
  学院在本科教育方面,坚持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培养理念。考研率逐年上升,更有优秀学生跻身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高校读研深造。
 
  02就业方面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9%以上。
 
  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强企,学生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与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陕西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湖北第二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西安东风仪表厂、美国国家仪器上海分公司、美国赫克公司、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华航唯实机器人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爱德华三坐标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西安黄河光伏发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沃斯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可成集团、瑞声科技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来源:明德智控之家

标签: 智能制造西北工业大学控制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Baidu
map